3)266 幽燕豪士叹英雄(四)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件事,便是麹义因粮尽后撤之前,曾经挟前大胜公孙瓒之威,与我军围攻公孙瓒所部一将於鄚(mao)县。公孙瓒之此将兵少,非我联兵之敌,因向公孙瓒求援,……明公可能猜到公孙瓒是怎么对此求援的?”

  “怎么对此求援的?”

  鲜於银说道:“公孙瓒不肯救之!”

  荀贞问道:“为何不救?”猜测说道,“可是因他虑到贵军与麹义有可能围城打援,害怕中伏,故而未救?”笑视荀彧,说道,“若是因此,说明其胆已丧!”转目鲜於银,笑道,“君以此断定其离覆亡不远,却是不错。”

  鲜於银摇了摇头,说道:“诚如明公所言,公孙瓒连败之余,其胆诚然已丧!然他不救鄚县之将,却非是因为此故。”

  到底与公孙瓒有过不浅的过往交情,刘备忍不住好奇,插嘴问道:“那是因为何故?”

  鲜於银笑道:“在下后来闻之,公孙瓒左近之诸将,当时也是诧异,问公孙瓒缘何不肯遣兵往救?公孙瓒告诉他们说:今日我若往救之,则日后诸将都只会等我救兵而不肯力战;现在我不去救之,则其后再有别将、别营被围,他们就会自我勉励,与贼死战。……明公、尚书、刘君、简君,是以公孙瓒竟是终究未有派兵救援,鄚县也因是为我联兵所克!敢问明公,不知明公觉不觉得公孙瓒的这个想法实在可笑?也因而在下断定他离覆亡已然不远!”

  荀贞与荀彧对视了下,两人和鲜於银最早闻知此事时的感触相同,也俱是觉得匪夷所思。

  荀彧吃惊失笑,说道:“竟是因为此故,而不救其将,坐视鄚县失陷?他却难道没有想过,他今不肯救援鄚县,则以后他的别将、别营若是再有被围,会不会因为已知他的不肯救援,而干脆投降?公孙瓒此举一出,其军之士心已然散矣!”

  正所谓是:南有吕奉先,北有公孙瓒。

  此二人虽俱皆骁勇,单论将才,海内顶尖,可在政治等方面上却都是出奇的天真可笑。

  荀贞因为太过惊讶,而摇头不已,抚摸颔下短髭,喃喃说道:“若公孙伯圭之此意者,出人之不能,别出蹊径是也。”注意到刘备神态怅然,提高了语声,笑问他说道,“玄德,你与公孙伯圭曾在偃师缑氏山中同窗两年,伯圭其人,你应了解,可有料到他会有今之此举么?”

  刘备叹息,说道:“昔年同窗之际,备方志学,以兄事伯圭,那时的公孙伯圭美姿容,言事辩慧,怀壮志,有雄胆,不仅为众多的同窗敬爱,且深得备师卢公之喜。明公,哪里会能想到,二十年之后的今日,伯圭竟昏暴至斯!每忆及当年的那个佳人,备皆心痛不已!”

  ——“志学”,是“志学之年”的简称,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於学”,后世因以“志学之年”代指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