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9章 排禾县_一品权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协调县衙做事,他们代表了钦差大臣的身份。

  如此,王家的每一分钱都不可能被贪墨,而是用在赈灾之上。王家囤积的米粮数额大,留给王家那些并没有涉案人员一部分作为生存口粮外,其他的都集中到县里,然后分散到豫南各赈灾点,作为弥补朝堂划拨银钱的不足。

  有了王家作为反面教材,钦差大臣杨忠良每到一地,地方的大族大户,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向赈灾点提供米粮,而不需要杨忠良多做劝说。

  张新远送杨继业他们出城后,没有立即折回的意思。也不知该送多远才是最恰当的。杨继业笑着说,“县尊,县里事务繁多,就别再这些虚礼上多费时间和精力。灾后,我们到京都一起坐坐。”

  “好,我听杨先生的,请杨先生放心,裕口县的赈灾事务,我一定做好,不会令钦差大臣失望。”张新远也知道,面前这个年轻人真的不一般,是杨家公子无疑。而杨继业在裕口县对王家出手,早将张新远等人吓破了胆。

  想沿着黄河水流而走,难度可不小。稍微低矮的区域,都会有积水,路也被阻断。想通过,就得绕道,或搭建临时木桥之类的。好在张思同带着两个连队青年军跟在身边,往哪里走,前面有斥候先探路。

  如此走走停停,看着黄河水流对地方的破坏,到如今,水势虽说变小,但黄河作为国内第二大河,水流量本身就不小。如今在夏秋交际时节,远没到枯水季节,洪水滚滚,让杨继业多少有些敬畏。

  自然的力量,目前而言,人们当真没有抗拒和改变的力量。文朝时代,按照后世的历史事件来界定,即将到达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间节点。

  明朝的危机,特别是后期的危机,主要的还是自然灾害,导致民不聊生,无法生存,才纷纷走向所谓的起义大军。李自成是最为有名的一伙,张献忠等,将整个大明版图都掀翻起来,普通人根本无法正常耕种和生活,只能逃走成为流民,最后被裹挟造反,成为草芥。

  走两天,总算有了结果。溃堤的黄河水流,虽然弯来弯去。最后还是在一个叫春塘的地方,注入了原本的黄河河床,随后往下游而去,归入大海。

  距离水流入黄河口不远,有一县城,叫排禾县。排禾县城地势要比水流高出百来米,也就是说,即便以后有洪水,也不会影响到县城,不可能水淹排禾县。

  在入水口观察一阵,杨继业带着人往排禾县成而去。进城,首先就是打听赈灾的聚集点,想看看赈灾陈条落实情况。按时间看,这里应该接到府州传令,在赈灾工作上要以落实赈灾陈条为要。

  排禾县灾民聚集点也是在县城边,一个山坳里,与春塘方向相悖。杨继业带着几个人进灾民聚集点,见这边居住地,落实要求并不严格。

  见到这样的情况,杨继业也不生气,对于文朝的人群而言,统一如厕点,还是很难改变积习的。对于管理者而言,也是重申上面规矩和要求,落实起来,难度会高很多。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