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九个一_一品权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文峰社的人先,这一次还是我先抛砖引玉吧。”

  孙晓君原本想等杨继业最后,这样也可看看周山远的实力,就更有把握些。只是,见杨继业已经站出来,也不好多说。

  周学朝见杨继业如此,笑起来,说,“杨学弟想先,可不要后悔哦。”

  杨继业微笑着,先看一圈书生,见他们都带着期待之态。然后微微一笑,随即,将注意力放在远处江边的一条小渔船上。

  他看得有些专注,时间也稍嫌长,使得孙晓君、钱儒龙等人也随同看过去。周学朝、周山远等人也顺着目光看去,而后更多的人都看向那边的情景。

  有些人的视野被树林遮住,看不到具体的东西,反而更着急一些。见人们的注意力被引过去,杨继业自然在心中笑起来。远处的小船、渔人等,都是他先前就叮嘱巫豹安排人去做这个样子。

  这时候,杨继业将桌上的纸和笔拿来,铺展开。挥笔疾走,笔下出现一行字:

  秋江独钓

  ——城南露洲文会即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世祯)

  四句写就,杨继业长舒一口气,这也是为了博取文名,再一次抄诗。心中虽有愧,脸上却装叉,这也是无奈之举。在文朝,这东西是开路先锋,打门锤啊。

  孙晓君本来是非常紧张的,杨继业这首诗的好与坏,不仅仅是杨继业自身的文名,还将华新社与文峰社之间的竞争、对抗,牵扯其中,就非同小可了。

  诵读了这四句诗,孙晓君特意地向远处江边的小船望去,然后,再一次声情并茂地念这诗。随后说,“这诗如何?大家议一议吧。你们看看,江边的那船、那渔人,杨咏石这诗……一诗二十八言,就有九个一,这才是真真将诗做到绝处!这是传世之诗啊。”

  不仅是孙晓君、钱儒龙等华新社的人,对杨继业这首诗次高赞,柳风社的秀才们也是给了高赞;周学朝、周山远等人也是瞠目结舌,不知该怎么说。

  对一首好诗,如果你睁眼说瞎话,你所说的话也会被传开,作为反面教材,对你的文名也是有较大影响。为此,周学朝他们真不敢直接贬斥杨继业的诗不好。

  对于杨继业在一首诗中,连用了九个一的写法,更是佩服到极点。按照孙晓君所说,千古以来,有谁人敢像杨咏石这样写诗,写出传世千古的名篇?

  杨继业这首诗,很快传向楼船去。高台这里,还不知大佬们会对杨继业的诗如画评价,可心里明白,这样的诗、用句措辞、意境之高远,无需听到大佬们的点赞已经有结果的。

  文峰社那边还有周远山没有作诗,原本是要同样具有竞技的,比较高低品次。这时候,周远山迟迟不肯走出来,孙晓君看着周学朝和周远山,面带微笑,似乎很耐心地等着。

  周远山犹豫再三,最终都没走出人群,不想让自己在这样的诗面前,完全比下来。

  在等待中,楼船上对杨继业的诗评价传到高台来。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