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三章 挖个坑_回唐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恪的狗腿子,现在的他们,对李恪够不成半点威胁,李恪也是无视了他们,等待秋后算账。

  “齐步走。”

  “正步走。”

  “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

  “精忠报国预备唱。”

  “立定”

  “敬礼”

  “解散”

  李恪不断的对亲卫下达着命令,狂刷着狗腿值。

  当然,这几日的休息时间里,李恪拿着扩音喇叭,教会了亲卫们很多首正能量的歌曲。

  每逢此时,蜀王府长史,李恪的老师权万纪脸上就会露出惋惜之意。

  如此潜龙一般的皇子,怎就没有夺嫡之心呢!

  一个月的时间,训练明显有了成果,亲卫队行走之间,已然焕然一新。

  往常还有个别散漫的人员,拖拖拉拉。现在整齐划一的前行,反而对行程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在这段时间之中,李恪每日,都会到一个帐篷中歇息用餐,和自己的这些亲卫们打屁聊天。

  作为一个后世的成年人,忽悠这些傻的可爱的亲卫,还是绰绰有余。

  历时一个半月,途径始平县、陈仓古道、汉中、巴山山脉、终是远远的望到了剑门关。

  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险关,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剑门关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部,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

  是古代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修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金牛古道也被称为剑门蜀道。

  看着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的剑门关,想着沿途的风景。

  李恪不由感叹,真是蜀道难啊!这哪有什么大唐盛世。

  。路途所过之地,百姓全都面黄肌瘦,目不识丁。

  那些穷苦的老百姓,连个好的盐巴都吃不上,几乎所有吃的盐巴都杂质过高,带着苦味。

  因此,大唐的百姓,个个寿命不长,七十已是古稀之龄,可显而知。

  自己作为蜀王,吃到的盐巴也是只能勉强下口,这更加地坚定了李恪的改革决心。

  大军继续前行,整齐划一的步伐,震的地面都是阵阵响动,铠甲碰撞的金属撞击声,也在这寂静的山道中传递开来。

  剑门关的守卫将领王德发,早早就听到了响动,站到了城门之上,让士兵打起了旗语。

  “王爷,剑门关守将,让我们止步,递上通关文蝶。”李延庆快步跑到李恪马前,向李恪说道。

  李恪下马,从自己的马车中,把通关文蝶和官印取了出来,郑重的递到了李延庆手中。

  交代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本王初到益州,为了震慑屑小,你定要为本王放好这第一把火。”

  李延庆拍着胸脯,向李恪保证道:“王爷放心,末将此去,必会将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说完,向李恪敬了一礼,大踏步离去。

  看着李延庆的背影,李恪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关下何人。”

  李延庆手拿通关文蝶和官印,骑着马匹,刚刚赶到剑门关,就听到了关上的暴喝声。

  “爷爷乃蜀王亲卫典军李延庆是也,陪同蜀王前来益州赴任,特为保护王爷周全。”

  这段时间,李恪时不时的拿言语挤兑侯佩玉和李延庆,让李延庆内心也很是憋火,今天总算是找到了撒气的口子。

  剑门关守将王德发,为壮武将军,实实在在的正四品官职。

  李延庆作为蜀王府典军,也就是一正五品官职,整整比王德发低了俩个品阶。

  李延庆此举,在剑门关守门将士的眼中,就是狗仗人势之徒,纷纷对其怒目而视。

  王德发终归为一将军,也是能沉得住气,考虑到其背后的蜀王,派出将士,出关去取过通关文蝶和官印。

  仔细的查看了通关文蝶和官印之后,王德发率领守卫剑门关的五千将士,下关迎接李恪等人。

  李延庆傲慢的骑在马背之上,冷眼的看着王德发和其身后的将士,一言不发,等候着李恪的到来。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