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八:五境四境_画妖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蝉捉笔写道:“既然笔君生而知天下事,猜猜看?”

  笔君写道:“青雀宫规矩不少,却不至于轻易赶人,但只是让神咤司把你押进牢狱,处罚不重。要么,是你数次不服管教,或阑入禁地,或偷学真法,却未成功。”

  李蝉笑了笑,写道:“厉害厉害,猜对了一半。”

  笔君写道:“去青雀宫待了两年,你总归学到了点什么。”

  李蝉顿了顿,写道:“学到了一点皮毛,所以还想再听听笔君对修行的见解。”

  笔君写道:“也好,我再跟你说一说,什么是修行。”

  写到这里,一张麻纸上已密密麻麻。

  李蝉拿起麻纸,戴烛默契地把头伸过来。

  冠上烛火一触,霎时就把麻纸烧成灰烬,落在桌边。

  李蝉随手抽了一张麻纸,又铺在桌上。

  笔君一动,笔毫划过,瘦劲的字迹飞速铺满纸面。

  “所谓修行,佛门曰修持,道门曰修道,儒门曰修身,三教百家,诸圣之言,一言以蔽之,‘天人’而已。”

  “三教百家派系冗杂,单论道门,道统完善的派系就有多种。不过道用虽杂,其体如一,大庸立国之时,乾元学宫便整理三千道藏,划分出五个境界,天下道门修行者皆以此为纲。”

  “这五境由低到高,是见境、种境、知境、化境、道境。”

  “若要做出解释,可将这五境看作是见道、种道、知道、入道、成道。”

  “所谓见道,就是能见到天地间万物生化流转之机,《道纲》谓之盗机,古炼气士谓之元气,或谓之炁,或谓之道力,都异名同源。能感受到天地元气,就是见道了。”

  “世间众生都在见道初境,可惜几乎所有人毕其一生都无法再进一步。”

  “种道也可作求道。见道后方能种道。种道,便是修行者见到天地元气运转之机后,依据其中规律,窥见天道。如此便能拨动,以至于操控天地元气,修本命剑器、修术、修符、凝炼阴神,诸派各有不同。”

  “知道,是将所种之道完全掌握运用了。”

  “至于入道,已身入道中,调用天地元气不拘定式,逍遥无所待,乘风御气,已是神仙中人。”

  “至于成道,道境,就不是能述诸文字语言的了。”

  “道门有见境、种境、知境、化境、道境五境。”

  “佛门修行不以这五境划分,有苦、集、灭、道四境,道理却也大体相同。”

  “苦境能见世间诸苦,便对应道门的见境。”

  “集境能知世间诸苦之因,对应道门的种境及知境两境。”

  “灭境能灭世间诸苦,对应道门的化境。”

  “至于道境,两教同名,意义也相近。但成道者各不相同,不然也不至于有佛道之分了。”

  “道门五境,短短十字,一境之差却有云泥之别。”

  “你上青雀宫两年,可有了勘破见境的契机?”

  窗外没那么黑了,天边渐有了一丝鱼肚白。李蝉看着笔君写的文字,时而沉思,时而恍然。

  最后见到那句疑问,他提笔回了两个字。

  “有了。”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