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夏侯徽有计_大魏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邺城。建安十年陆续迁到邺城,武皇帝东征西讨,在邺城的时间很短?太子守邺,形局不安,我们也没机会进宫,谁会想到有这样的事啊。”

  “建安十年时,有谁能见到文昭皇后?”

  德阳公主舔了舔嘴唇。“其他人,我还真不清楚。有一个人,她肯定见过。”

  夏侯徽目光微闪。“太皇太后?”

  德阳公主点了点头,却没说话。夏侯徽看着她,眉心渐渐蹙起。

  “你问过太皇太后?”

  “我没问过。太皇太后年近七旬,精力不足,有好久不见客了。逢年过节,我们虽然能进宫探望,却没有机会单独相处。再说了,文皇帝登基之后就有明诏,禁止后宫干政。若是被人知道私下打探陛下的事,只怕……”

  德阳公主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眼中露出惧色。

  夏侯徽眼珠转了转,心情越发沉重,越想越害怕。从种种迹象来看,曹苗的猜想都不是空穴来见。天子是袁氏血脉的传言,以前就有,只是没有根据,也没几个人信。现在冒出来一个袁嵩,又与天子派出的隐蕃有关,情况便大不相同。

  如果天子真是袁氏血脉,而吴人又掌握了证据,对大魏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就算她想将事情掩盖下去,吴人能答应吗?

  如果天子真是袁叡,他能相信曹氏、夏侯氏吗?当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时,他还可以冒充曹氏,继续重用曹氏、夏侯氏,尤其是夏侯玄这样的远支。如果这个真相有泄露的可能,他会怎么做?

  最大的可能是先下手为强,除掉曹氏、夏侯氏,和世家达成妥协。

  袁氏四世三公,对世家的号召力远大于曹氏。只要天子肯让渡利益,世家未必不肯装聋作哑,甚至暗中配合。对他们来说,袁氏代替曹氏问鼎天下,或许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或许就是曹苗决定出海,而不是回洛阳的原因。

  曹苗可以出海,其他人怎么办?

  夏侯徽心烦意乱。聪明如她,在这样的困境面前也一筹莫展。

  唯一的解决之道是证明天子是曹氏血脉,曹苗的担心子虚乌有。

  这件事显然不容易,而且……看似不太可能。

  曹苗的猜测有人证,有物证,有相对严密的逻辑基础。能证明天子是曹氏血脉的人却大多去世了,唯一了解当年真相的人只有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在深宫,一般人根本见不到他。

  就算她能证明,也很难得到曹苗的认可。曹苗完全有可能认为太皇太后是被软禁,证词是假的,是受人胁迫,做的假证。

  至于吴人,更不会相信,他们乐得魏国大乱,或者捏着这个把柄,要挟天子。

  夏侯徽冥思苦想,忽然心中一动。天子无嗣,如果能让他立曹氏子弟为嗣,确保帝位在曹氏血脉中传承,不会旁落,天子姓曹还是姓袁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天子虽然连夭二子,可是他还年轻,这时候让他放弃希望,立其他人的儿子为嗣,他能答应吗?

  又或者,可以逼他就范。只要能阻止袁熙、袁尚的血脉入朝,天子就无计可施,只能立曹氏子弟为嗣。

  夏侯徽权衡良久,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办法,而且几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阿母,我要给允良写信。”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