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 不许减价_天汉之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母亲取了一小袋米给几人带上。杨标是大柳树村人,到了地方,可以借他们家里的锅煮了吃。这个年代,到外地打火做饭,许多人还是自己带米。

  挑着两百多斤的担子,一气走上几十里,后世的人可能觉得了不起。但在这个年代,对于普通百姓却是寻常事。几个人路上没有耽搁,一气到了十里外的大柳树村。

  一进村,就见到街道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身边都是一副担子,一眼望不到头。

  张驰惊呼一声:“上一次这里收粮,只见看热闹的。这一次来,却都是来卖粮的。这个样子,什么时候才会到我们?难道要在这里过夜?”

  父亲道:“有什么稀奇?紧走几步,我们快去占住位子!有了地方,再到码头去看看。”

  几个人排到队伍的最后面,放下担子喘了口气。

  杨标道:“你们先在这里歇一歇,我回家打些水来。天正热,这一路上走得渴了。”

  张驰正觉得口干舌燥,自然是答应。与父亲坐在担子旁,敞开衣服扇风。

  不多时,杨标回来,打水给几个人喝了。几个人蹲到路边的树阴下,说着闲话。

  杨标道:“我到家里问了,此次收粮跟上次一样。不过只有两艘船,估计装不了多少。幸亏我们来得早,此次肯定卖了。若是再晚上一天,可就难说了。”

  张驰道:“上次来看的样子,还以为周围种麦子的不多。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

  父亲道:“上次没有见钱,大家自然不卖。此次是真见到钱了,哪个还会把麦子留在家里?我们这里的人还是习惯吃米,若是价钱合适,麦子自然卖掉。”

  不是水田,自然不适合种稻米。襄阳、邓州一带要么种麦子,要么种粟米。家家都种,哪怕种的不多,加起来的数量就很惊人了。今年丰收,粮商把价钱压得很低。供销社以高价收购,百姓自然就要尽快把麦子卖掉。换成钱,心里就踏实了。

  新野城里,杨审快步走进王宵猎官厅,喜滋滋地道:“观察,前些日子供销社把上次的粮款发了下去,百姓得到了好处,果然这次收钱就顺利多了。”

  王宵猎道:“百姓卖粮,就是要钱么。看见钱能到手,他们自然就积极起来。”

  杨审想了想,又道:“观察,听说外面的粮商,前些日子把襄阳的麦价压到了十文。不如,我们也把麦价压一压。哪怕是二十文,算起来也不少钱。衙门有了钱,许多事情就能做了。”

  王宵猎听了,猛地抬起头来,看着杨审。道:“我们收粮、卖粮,可不只是为了赚钱,还要让百姓在丰收年景能有收入。现在外面的粮商愿以高价收,我们有什么理由压百姓的卖价?如果不能卖出去,收了粮食只能存放在仓库里,压一压价钱说得过去。现在可不是!”

  杨审摸了摸脑袋:“做生意,难道就是为了赚钱?处处都要钱,可我们没有钱,当然要赚了。”

  “你是官,不是商人!”王宵猎站起来,神色有些严厉。“做官的,只想赚钱方法可多了。最简单的办法,加税加赋,摊派杂捐,不比做生意来得容易!不能那样做!官方的生意,要考虑许多问题,很多时候赚不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便如今年,周围几州冬麦丰收,如果我们不出手,由着粮商,他们必然把买价压到极低,卖价还是要那么高。谷贱伤农,便就是这个意思。”

  杨审道:“卑职明白了。”

  如果仅仅是想赚钱,王宵猎何必费这么多事。军队在手,别说是加税加捐,就是直接持刀去抢又如何?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许多将领,就是这样干的。军队在一地驻扎,走后便就一片萧条。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