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土豆太阳_融合电脑,我能操纵亿万太空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座发电站……

  耗时三个月建造完成,又耗时三个月调试之后,研究正式开始。

  与人类一样,陈岳最开始研究的,也是氘氚聚变。

  氢有三种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分别是氕,氘,氚。

  氕既是通常称呼下的氢,由一颗质子和一颗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太阳,木星,土星等星球,其主要构成物质便是氕。其中太阳是恒星,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太阳之上进行的核聚变主要便是氕的聚变。

  氕含量最高,宇宙之中储量最丰富,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可控核聚变研究?

  原因很简单,用氕作为聚变燃料,获取到足够高的能量的难度太高了。

  氕的聚变,其能量密度其实是很低的。就像太阳,别看太阳硕大无朋,以一己之力照亮了整个星系,但其实,它的能量密度低到了想象不到的程度。

  打个比方,地球时代人类日常食用的土豆,其实是具备自呼吸机制的,也即它是可以放热的。但一般人感受不到,为什么?

  因为它放的热太低了。

  那么,将等同于太阳体积的土豆放在太阳的位置——假设这些土豆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坍塌挤压,不会有别的变化,只会保持土豆的形态,那么,这颗土豆太阳,将会比真实的太阳明亮好几十倍,可以把地球整个儿烤焦……

  由此可见太阳内部氕聚变的功率低到了什么程度。

  要提升聚变功率也可以,只要能把温度和压力达到太阳核心的几十倍就可以了,这样氕聚变也会具备极高的功率。但……

  达不到啊。

  相比起来,还是氘氚聚变更简单一些,较低的温度便可以达到较高的功率。

  目前技术水平下,也只有氘氚聚变才具备商业化应用的前景。

  于是,陈岳便再次开展了筚路蓝缕的艰难研究与推进。

  陈岳有预感,这将会是一次比当初自己研究核裂变装置小型化,以及离子推进技术更加困难的一次研究。

  因为在这其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譬如对于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装置稳定性、设备可靠性、中子屏蔽技术、热转换技术,等等等等,每一个都可能成为瓶颈。而一个瓶颈绕不开,就意味着这一整条路线废掉了。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陈岳艰难的推进着。

  不过有一个相比起人类文明来说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便是陈岳可以全力以赴的,将相当于一整个人类文明的工业力量和科研力量投入到这一项研究之中,且,没有内耗,没有误会,无需沟通交流,无效损耗极低,利用率甚至可以达到95%以上。

  相比起来,人类文明哪怕集中了一整个文明的力量,全力以赴,利用率能达到个10%以上就顶了天了。

  这样算的话,陈岳便算是正在使用相当于十个人类文明的力量,在全力以赴的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展开攻关研究。

  地球时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鼻祖级科学家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当整个社会都需要的时候,可控核聚变就会实现。”

  而现在,相当于十个人类文明的力量,在全力以赴的推动着它的进展,迫切的渴望着它的实现……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