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个限制_融合电脑,我能操纵亿万太空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讯技术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以往时候,因为通讯延时太过严重的缘故,身处于木星系统的陈岳,对于太阳系内其余的行星仅能进行一些极为有限的开发,有时候甚至需要以三眼人或者矮人为主导进行开发。

  这极大的限制了陈岳的开发进程,限制了资源产出。但现在,有了超距通讯技术,那一切截然不同。

  无论身处何方,陈岳都可以做到对任何地方的属于自己的设备的实时操纵。其效率提升何止万倍。

  同时,这意味着军事实力的巨大提升。类似于以往时候,陈岳第一次和莫索提文明第七舰队交战之时那种,因为通讯延时太过严重,导致舰队战法呆板,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之类的事情,再也不会出现了。

  当然,基于量子纠缠技术的超距通讯仪也不是没有缺点存在。

  它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超距通讯无法做到类似电磁波那种广播式的通信。

  所谓广播式通信,也即,一个信号源以广播的方式发出电磁波,只要具备足够的灵敏度,任何一台或者多台终端设备,都可以接收到它的信息。就像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之中广播信号,地面上不管多少台手机都能接到信号。

  它是由点到面的。

  而基于量子纠缠技术的超距通讯,它是点对点的。一对处于纠缠态的量子,一颗位于这一台终端,另一颗位于另一台终端,那么仅有这两台终端可以保持通讯,信号无法传递给第三台终端。并不是说你造一台终端,我造一台终端,只要我们制造的终端采取同样的技术标准和参数我们就能联系。

  这种限制当然可以通过建造基站,通过基站中转的方式来解决,但本质上它仍旧是点对点的,而不是点对面。

  第二个限制则是,量子纠缠固然是无视距离且实时通讯的,但随着对于量子纠缠现象的深入研究与了解,陈岳发现,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粒子相互距离越远,其行为与变化模式就越复杂,相应的,用于解读其信息的量场方程组便越复杂,一直到就算规范解析方式都无法解读的地步。

  以陈岳此刻所掌握的技术,极限状态下只能做到约1500亿公里的实时通讯。超过了这个距离,信息虽然仍旧可以传递,且仍旧是实时的,但现有的数学水平,却不足以将信息解读出来了。

  除非对于量场方程组和规范解析的研究能更加深入,数学水平能再度提升,才可以提升这个距离。

  不过,虽然有着这两个限制,但超距通讯对于传统通讯的优势,仍旧巨大到不可思议。

  “这简直是划时代的技术。以此技术作为划分二级文明与三级文明的标志,实在是恰如其分。”

  陈岳满心感慨:“掌握量场方程组之前与之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现在已经掌握了超距通讯技术,之后要做的便是不断迭代,令其小型化、稳定化、高效化。不过后续的就只是工程上的问题了,不涉及基础理论,只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总能完成。”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