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4 小伙子,你好像对可变后掠翼很有意见啊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可变掠翼是否符合未来发展,基地的人并不清楚。

  但是技术复杂,要搞定很难,他们都是知道的。

  “你很不待见变掠翼啊?”郑宇成看着谢凯,皱眉问道,“国内一直都没有攻克这种技术,现在咱们有参照,研发起来,就容易很多了。”

  “对啊,如果把这技术吃透,再把这种技术用到轰-6等轰炸机上面,可以提高不少的航程……”谢建国也开口说话。

  平时他说话的时间不多,毕竟他是谢凯的老子不是?

  “难道就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不管这技术是否符合未来发展,都要花费大价钱去研究?”谢凯有些怒了。

  在有钱的情况下,研究这些技术是有好处的。

  比如后变掠翼的特殊性,要想让战机兼顾高地空性能,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对于技术要求也就更高。

  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技术,已经属于过时了。

  “诸位,咱们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如问问专家的意见?”汪贵林见谢凯跟郑宇成有要吵起来的趋势,急忙开口说道。

  基地确实有想法要攻克可变掠翼的技术。

  “之前国内不是没有项目,强-6强击机,就是国产后变掠翼战机项目,最终也就因为可变掠翼无法解决而不得不下马。”谢凯看着郑宇成,必须让他们打消不切实际的想法,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基地项目研究方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点歪了的科技树,必须扼杀在尚未萌芽的状态下。“强-6下马的原因,大家都清楚吧?”

  “正因为强-6下马了,咱们才需要攻克这种技术。”郑宇成不满地说道。“强-6的设计性能指标,比国内的各种机型都高了不少。”

  “高了不少?但是技术难度呢?”谢凯一脸鄙视,“正因为是无法搞定变掠翼技术,所以不得不下马!”

  强-6强击机下马,可以说是必然。

  虽然设计性能指标很高,载弹量可以达到4500公斤,作战半斤超过900公里,不过就因为后变掠翼技术无法解决,最终导致了下马。

  强-6是对苏联米格-23的逆向工程,设计性能指标优于米格-23。

  但是,在逆向工程中,国内技术不过关,变掠翼机构相比米格-23,超重12%,严重影响了载油量跟载弹量,从而影响作战半径。

  不仅是这一点原因,可变后掠翼的控制系统,国内也没有解决。

  只要404想搞这个,这两方面,就必须得解决掉。

  “我们不能因为技术难度大,经费需求高,就看不到可变后掠翼的好处不是?”齐志远看着谢凯,他担心的是谢凯会以此为借口,反对整个f-14逆向工程。

  没有f-14,国内还有什么机型可以上以后搞出来的航母?

  齐志远原本不想说话的,从当初航母项目开始,谢凯就反对,哪怕只是一个预研,进行配套等的准备,谢凯都反对的厉害。

  f-14战机如果搞成功,不仅是海军可以用,空军同样可以用的。

  谢凯要真反对的厉害了,到时候这真的会受到严重影响的。

  “好处确实有,缺点同样不少。齐叔,如果真的可变后掠翼有前途,您觉得,全世界最先进的战机,会都放弃这样的设计?别的不说,就连美国人,也都开始用f/a-18来替代f-14了,83年开始,美国海军除了对已有的f-14进行升级,接收的可都是f/a-18……”谢凯为了反对可变后掠翼的使用,也是拼了。

  f-14的仿制可以做,但是绝对不能因为可变后掠翼技术太复杂拖累进度。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