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李大山得了什么病?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们津津乐道这样的几句话,“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乡间无论贫富的庄稼人,都把这句俚语口歌当经念。当某一个地主或者财东被土匪抢劫了财宝,又砍掉了脑袋的消息传开,所有听到这消息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就会慨叹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人们用自家的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许多银钱催命的事例,反覆论证这句话的正确,可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身体力行。大都是兴味十足甚至幸灾乐祸一番之后,很快就置自己刚刚说过的血淋淋的事例于脑后,又拼命去劳作,去挣钱,去迎接催命的鬼去了,在可能多买一亩土地,再添一座房屋的机运到来的时候,他们绝不错失良机。看来物质的诱惑是远远胜于那些劝人劝世的苍白的理论的。

  在过去说大鼓书盛行乡间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说“酒、色、财、气”这四样东西的坏处,什么“酒是穿肠毒药,财是拦路的猛虎,色是刮骨的钢刀,气是惹祸的根苗,”可是谁照着去做呢。每逢谁家红白喜事,总是有人喝得狗熊认不得铁杓子;每个人都还是终朝只恨聚无-->>多;遇到漂亮的女人,一个个都还是跃跃欲试;一句话不投机,就白脸汉子变成了红脸汉子,甚至大打出手。

  了解了这些乡村的文化背景,就不难理解李大山回答大甩爹话,是那样的开明,后来又为什么得了神经病的缘故了――知道了很难做到。

  还有一个原因,乡村里的老人,大都是为着一个虚无飘渺的名声而活着,特别是子女问题,他们以为,给儿子带上媳妇,让闺女找个婆家,他们就完成了一辈子的大事,对自己的生命就有所交待了,就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不负祖上的列祖列宗恩泽了。他们前半生生龙活虎的干这干那,都是为了这个终极的目的,所以为了给儿子娶上媳妇,许多农村人不惜债台高筑,盖房子,下彩礼,乐此不疲。他们也未尝不知道,许多儿子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老子的,许多媳妇都是过门三天,就巴不得他们老人死去的,可是他们还要这样做。哪怕儿子结过婚之后,就把他们撵出家门,沿街乞讨,他们也还是愿意这样做,哪怕自己拉个打狗棍要饭,他们也觉得心安理得,不会被人嗤笑,他这一辈子任务完成了。反之没有娶上儿媳妇的,一天三顿鱼肉吃着,大瓦房住着,也觉得脸上无光,内心里面空荡荡的。这也是中国农村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不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而是以儿孙的快乐为快乐,以是不是完成了自己的基本任务为快乐。明白了乡村的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也就不难理解,大柱子爹在嫦娥被带走,大柱子找媳妇无望的情况下,大柱子爹精神彻底的垮下去的心理因素了。

  人们都是在希望中生活的,一旦失去希望,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有人说,一个人假如寿命五十岁,他预先知道了,他绝对活不到五十,你告诉他只能活到六十,那他绝对活不到六十。为什么,心中没有希望呀,希望在,生命在,希望灭,生命灭。这大概也就是人们在所有的人中大都喜欢小孩,在所有的花中,人们喜欢含苞待放的花蕾的原因.

  顶点小说

  请收藏:https://m.bql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